书海世界>仙侠>李逵的逆袭之路 > 第173章 沉船
    根本就说不清楚。

    尤其是《易经》还是文人的必修课之一,对于神神叨叨,无法预测的未知,总有那么一种出自心底的敬畏。

    苏轼觉得他又一次沾上了气运,上一次他还是进京赶考的时候,不同于如今的气运,当时他还挺自信,因为从才学上来说,苏轼在嘉祐二年的赶考举子之中,属于最拔尖的一小撮,中进士的概率要比不中的概率大得多。

    这源于他对自己才学的自信。

    不过这一次,他却有点心虚,他觉得自己稀里糊涂的就沾上了大气运,也不知道该庆幸,还是该担忧。

    看着满脸愁容的徐让,苏轼心有愧意“宝叔兄,还是没有一点线索吗?”

    别看州衙在努力控制颍州的粮价,但是官府之内,对于粮价的重视,远没有常平仓贪墨的重视来的多。一来,粮价很神奇的经历过一波高涨之后,回落了,百姓的怨言很小;其次就是只要不剪除颍州抬高粮价的幕后黑手,他们还会如坐针毡。谁也不知道这帮大户会不会再来一下和官府对抗?

    徐让上了年纪的脸上,一脸的褶子,似乎比之前更加苍老一些,推官已经被他逼着整日在颍水上排查,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蛛丝马迹。

    但是多日来,影讯全无。

    徐让无奈的摇头道“要么是无从下手,要么查着查着,线索就全部断了。这帮人下手真狠,已经有六七人可能经历过当年的事情,但都死了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杀人了?”苏轼警觉道。

    徐让苦笑不已“杀人就好办了,都是意外而死,一点痕迹都没有。”

    “学士请看,有三人都是常平仓的小吏,这些年却意外丢掉了差事,沦落跑船的营生。但不是溺亡,就是客死他乡,让人着实怀疑。也是下官无能,让学士失望了。”徐让说话间,将卷宗躬身放在了苏轼的面前。

    苏轼瞅了瞅,决心还是让在书案上的为妙。

    查案不是他的长项,真要是不服输,自己揽在身上,到时候多半不了了之。

    徐让犹豫了一阵,突然对苏轼说道“不过下官最近得到了一个消息,颍州地面上的大户,似乎最近迷恋上了交易所,桐油和茶油最受他们青睐。”

    做官的说话,多半不会明着说,徐让这话表面上似乎是简单评论一个事实,但实际上另有深意。他可能对颍州大户没有了办法,想要让苏轼通过交易所来寻找证据。

    苏轼也没有立刻答应,只是淡淡道“交易所确实挂在了州衙之下,但是正经的商业往来,恐做无用之事?”

    再说了,亢金为州衙赚钱,颇得苏轼的赏识。

    做地方官也不少了,苏轼做过疏浚湖泊的大工程,也带领过百姓连续一个多月抗击洪水的壮举。但苏轼做官,从来都是拿着府库的钱流水般洒出去,从来没有见到过进项。